這次,海清挺讓人震驚的。
《紅海行動》裡,一向以「國民媳婦」、「都市女性」形象示人的海清,變成了能打能扛、能在沙漠翻滾的「女漢子」。
40歲,不惑之年,生活的左邊是10歲、正需要陪伴的兒子,右邊是熱愛的工作。
和千千萬萬的女人一樣。
▼微博曬照,等待《紅海行動》票房19億
她說到了這個年紀,人生都在做減法。
她卻得以在這減法中突破了自己。
不被看好,如何能「大器晚成」?
海清一開始並不被看好。
小時候,她一頭捲髮,濃眉大眼,7歲演電視劇。
都說她是「童星」,但一直能爆紅的童星,屈指可數吧。
▼海清小時候的照片
海清17歲從江蘇省戲劇學院畢業,進入省歌舞劇院,待了兩年,19歲考中戲和北影。
這行業,出名要趁早。
她起步其實就比別人晚了。
2003年,25歲了,演《玉觀音》裡的鐘寧,出道了。
那部戲火的是孫儷佟大為,誰知道海清?
常常沒戲拍。
怎麼辦呢?
回南京,在家窩著,「不用做飯,也不用交水電費,還跟父母撒謊說在看劇本。」
當然,在家並不是葛優癱,業務學習從未放下。
她是黃磊的徒弟,跟著他演話劇,磨練演技,常常被罵。
▼少女時代的海清
海清不屬於野心和霸氣外露型的人,黃磊其實很喜歡她,覺得她沒有浮躁之氣,看她一犯懶就盯著拎著。
隨後,《雙面膠》、《王貴與安娜》,印象中海清是個嘎嘣脆的演員,也沒太火。
直到2009年的《蝸居》,現象級電視劇,海清終於火了。
那一年,她31歲。
這個年齡,在娛樂圈,再不上去,很快就從三四線淪為十八線了。
《蝸居》有段台詞:
「每天一睜開眼,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──房貸6000,吃穿用2500,冉冉上幼稚園1500,人情往來600,交通費580,物業管理300-400,手機電話費250,還有煤氣水電費200……也就是說,從第一個呼吸起,我每天要至少進帳400(2000台幣)……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。」
紮心紮肺。
海清說,這曾是她自己的真實寫照。
當時也是買房子:「有那麼一個月,我想錢想瘋了,總買彩券。我一個月買了四期,一次都沒中。我當時想,要真中500萬,我把我看上的那個房子買了,肯定還有富餘,我就買輛車給我媽!」
500萬(2500萬台幣),多少普通青年的終極夢想啊──這是真實可愛的海清。
▼《蝸居》劇照
《蝸居》之後,海清開掛。
《媳婦的美好時代》、《小別離》,海清奠定了「國民媳婦」的形象。
她的演技有目共睹,斤斤計較的上海小媳婦、善良可愛又賢慧隱忍的中國式兒媳、強勢霸道的職場媽媽……
她非常生活化,像身邊的某個姑娘,比如你和我。
▼《小別離》和黃磊飆戲
她不想限定在這些角色裡,又在《心術》裡演專業又倔強的護士,在《女不強大天不容》裡演臨危受命的正義記者。
「演員用角色說話,明星用事件說話。」她說。
海清身上,有生活的煙火氣,又有職場女性的乾脆。
▼海清哭已成為教科書表演
除了演戲、健身、公益,她不參加別的活動,不參加綜藝,也不大關注時尚,把自己泡在生活裡,去磨練,或者在話劇舞台上死磕。
她不是「人設」,是活生生的人,很懂得中國女性的溫暖、幸福、焦慮、糾結,所以才能演出來。
「穩」和「颯」的女人,特別有魅力
於海清而言,生活是生活,工作是工作。
她不大迎合娛樂圈那套,不關心流量。
家庭生活就保護得很好,很少透露給大眾。
她早早成家,老公是高中同學,青梅竹馬,但也是經人撮合才結婚,生了兒子蛋妞。
蛋妞已經10歲了。
▼海清和兒子
海清的老公不是圈內人,畢業於名校外語專業,現在據說是銀行高管,憨憨厚厚的,還常幫同事帶海清的簽名照。
這兩年,市面上的好劇本少,「有時候看2、30個,才能矮子裡挑尖子,挑一個出來。」
那就不接戲好了,一年就拍一兩部。
不拍戲的時候,就在家陪孩子,「比拍戲還忙呢。」
每天6點不到起床,做早飯、送孩子去學校。
8點到11點半,健身。
剩下的時間,看書、看劇本占多數,偶爾也見見朋友。
▼居家時的海清
▼她愛看書,且愛看歷史等有點男性化的類型
和大多數3、40歲的女人無異。
有人問她「平衡家庭和事業」,她很坦誠「我做得不好,並沒有平衡。」
《紅海行動》開拍那會兒,她剛到非洲,就得知兒子骨折了的消息。
那一刻,她心急如焚,「當時還沒開拍,我就想,回去吧,照顧孩子。」
可是,另一邊,是Ready狀態的全組人員。
她哭了一宿,留在了非洲,對孩子的愧疚深埋在心裡。
兒子骨折的事情,誰也沒說,獨自把情緒消化掉。
海清從不讓孩子的正面照露出,但偶爾也會在微博上曬孩子的畫或學習狀態,語氣裡掩飾不住的驕傲。
▼曬兒子寫作業,小子英文一定超棒吧
如果用兩個字來形容海清,會是什麼呢?
是「穩」和「颯」。
她的心態始終是穩穩的,情緒穩定,沒有太大的波折。
業務水準也是穩穩的,對每個角色都駕輕就熟,處理拿捏正好到位。
40歲左右的女人,做到「颯」比「穩」更難。
▼這兩年,海清越來越愛中性和知性打扮,確實很適合她
什麼是「颯」呢?
她不糾結、乾脆、俐落、自信,就是「雌雄同體」。
有了這兩種特質,工作和生活,有條不紊。
個人表現出來的精神面貌,是清醒和大氣。
▼運動狂人,還學武術
要「狠」也要「忍」,還有跳出舒適區
「颯」和「穩」,來自於「忍」和「狠」。
海清接受記者採訪時曾經說:「人生的路上,除了忍耐就是時刻做好準備。」
她說,從小就會忍耐,練功的時候,老師把腳再往上掰一點點,「十秒、五秒、三秒、一秒,放下來,筋都快斷了。下一次一踢腿就上鼻尖了,這是忍耐的效果。」
▼到現在也要每天練功
忍耐的精髓呢,是「看你能不能從骨子裡為難自己,你不削自己,別人就削你了。」
給自己動刀子,還有點分寸,可千萬不要等別人和生活來削你。
美女都是狠角色,沒錯的。
《紅海行動》在非洲大沙漠裡從初春拍到夏末,有女演員看條件太艱苦不願意,海清是來救場的。
▼一場戲,就被風沙吹白了頭髮和睫毛
臉上被不知名蟲子咬傷,流黃水,不算什麼。
在滾燙的沙漠裡翻滾,不算什麼。
天天髒兮兮、被吊打,不算什麼……她的手甚至因為捶牆導致骨裂。
她說,人的一生要放長遠看,一時的起伏並不代表什麼。
跨出「心理安全區」對一個人來說,很重要。
▼誰也沒想到,海清也可以是這樣的
所以,她又有了一個新代表作《紅海行動》,刷新了自己。
她非常堅定,對自己的選擇和生活,從來幾乎從不懷疑和動搖。
而堅定又敢於突破的女人,最有力量。
四十不惑,她做到了。